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劳动教育- 典型案例

经济管理学院:智慧物流技术赋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                                          


智慧物流技术赋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

                             

随着数字经济与物流产业的深度融合,智慧物流已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为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求,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以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为契机,创新举办"一技在手,一生无忧"智慧物流技能竞赛。该赛事通过"虚拟仿真+实体操作"双赛道模式,精准对接智能仓储、快递分拣等企业真实场景,探索出一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产教融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二、创新实践路径

(一)赛项设计:聚焦行业痛点,重构能力矩阵

1.任务模块靶向化

竞赛设置"模拟生产物流实操"与"虚拟仿真快递分拣"两大项目,直指行业两大核心场景:

(1)智能工厂赛区:要求选手完成AGV路径动态优化、WMS系统库存可视化操作等任务,重点考察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某参赛队在30分钟内实现AGV多车协同避障,路径规划效率提升40%,获得评委组高度评价。

(2)VR分拣赛区:通过三维建模还原快递枢纽分拣线,设置"破损件识别""错分件追溯"等10类异常场景。24级学生张某团队开发出"颜色编码+重量校验"双因子分拣法,使分拣准确率达99.2%,接近企业标杆水平。

2.技术平台校企共研

竞赛采用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智慧物流仿真系统",集成RFID射频识别、数字孪生等6项关键技术。例如仓储管理模块直接移植企业级WMS系统,学生需在15分钟内完成入库策略制定、库位动态分配等操作,实现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的"零过渡"对接。

(二)育人机制:三阶能力进阶模型

1.基础能力层(赛前6个月)

教研室开发"智慧物流工作坊",将竞赛内容拆解为21个典型工作环节。通过"微课+工单"形式,使学生掌握电子标签拣选、托盘码垛算法等基础技能。

2.综合应用层(选拔阶段)
开展"企业导师驻校周",由京东网络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完成"智能仓储数字孪生"项目。24级学生王某团队搭建的仿真模型,成功预测"双十一"爆仓风险点,获企业采纳应用。

3.创新突破层(决赛阶段)

设置"突发设备故障""订单激增200%"等压力测试,要求选手在10分钟内提出解决方案。冠军团队开发的"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被合作企业纳入应急管理预案库。

三、成效与推广价值

(一)多维育人成果

 1.学生成长维度

(1)48名参赛学生全部通过“物流设施设备”“智慧仓配运营”等专业课程考核。赛后跟踪显示,获奖选手均进入顺丰订单班、赛时订单班等校企合作项目,企业实习期缩短50%。

2.教学改革维度

(1)衍生开发《智慧物流系统运维》等3门模块化课程。

(2)建成省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年培训量突破2000人次。

3.产教融合维度

(1)与顺丰快递、京东物流等物流企业共建"智慧物流订单班",实现"入学即入职"培养。

(2)赛事技术方案被江西省商贸物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广至10所成员院校。

(二)范式创新启示

(1)教学模式创新

通过真实场景、真实设备、真实流程、真实考核的“四真”教学模式破解传统实训"模拟多实战少"的困境。某参赛学生反馈:"处理VR分拣系统中的爆仓警报时,手心全是汗,这种体验在课本里永远学不到。"

(2)能力评价革新

建立"操作规范度(40%)+创新性(30%)+经济效益(30%)"三维评分体系。评委组组长李教授指出:"有团队为节约0.5度电调整库区照明方案,这种成本意识正是企业最看重的素养。"

四、经验总结与展望

1.技术反哺教学:将竞赛转化的10套企业案例植入日常教学,实现"赛场"到"课堂"的价值传递

2.生态圈构建:依托我校与物流行业头部企业京东物流及华东交通大学牵头成立"江西省商贸物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发AR巡检等5个新赛项

3.国际视野拓展:赛事标准已通过英国UK NARIC认证,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物流技术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