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旅商要闻

“赣”出新精彩!解码江西“十四五”教育发展成就


10月1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联合召开“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十四五”教育高质量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十四五”时期,在省委和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的悉心指导下,江西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各项指标总体达成,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出有力步伐,为“十五五”时期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感受“十四五”教育发展成就——

一、加快建设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

1.“十四五”期间统筹中央和省级学前教育发展资金99.2亿元,累计新建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1968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园位42.3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5.04%,适龄幼儿基本能就近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2.实施免费学前教育,2025年统筹中央和省级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39945.1万元,预计惠及近40万大班幼儿,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3.“十四五”期间累计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600余所,新增学位76.6万个,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逐步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蝶变。

4.全域推进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革,优化整合80%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妥善安置学生6.99万名,合理调配教师1.85万名,让更多农村孩子享有优质公平的教育。

5.义务教育招生入学“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入学服务超146万件,被国务院办公厅政务办作为经验典型案例推广。

6.累计统筹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补助资金60亿元,2025年比2021年净增高中33所、学位13万余个,办学规模与优质学位同步扩容。

7.遴选25所中职学校举办综合高中,推进普职融通;实施省级特色高中创建行动,累计评定53所省级特色普通高中,带动高中多样化发展。

8.“十四五”期间统筹中央和省级特殊教育发展资金1.69亿元,建成特殊教育资源中心91个,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域基本建成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赣州市信丰县和宜春市丰城市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9.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十四五”期间专门学校数由5所增加至13所,11个设区市全覆盖。指导各地完善专门教育工作机制,规范收生入学程序,因地制宜制定分级分类教育矫治措施,强化对学校规范办学管理,提升学生教育矫治质效。

10.做好2025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免费学习资料配送,2025年秋季学期共免费提供三至九年级文字作业本1736万册、免费提供七至九年级实验报告册351万册。

二、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取得新成效

1.建成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南昌职业大学、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九江科技职业大学等5所职业本科学校和68所高职专科学校,在校生达到85.09万人。6所高职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建成16所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和50个高水平专业群。推动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建设10家县域产业学院。打造特色鲜明的A、B档中职学校80所。

2.部省共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实施“10+10+10”引进优质资源专项行动,推动省内高职院校与省外优质高校、头部企业深化合作。建设2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含1个国家级)和4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覆盖全省12条重点产业链和11个设区市。

3.健全产业需求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25年,全省高职学校专业点理工农医类占比达64.8%,服务“1269”行动计划占比达54%,相比“十四五”初期,分别提高4.6%、6.7%。

4.在头部企业建设9家省级现场工程师学院、16家省级实习就业综合基地,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61个,产业一线人才培养规模超2万人。

5.构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通过江西智慧教育平台实现实习全过程数字化管理,2025届高职毕业生实习就业转化率达到28.83%。

6.在赣江新区与华为、软通共建江西省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基地,整合资源建设42个省级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年实训承载能力达到10万人次。

7.出台《江西省职教高考实施方案》,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

8.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屡获佳绩,连续两届世界技能大赛斩获金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李德鑫获得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家具制作项目金牌。

9.组建“天工学院”联盟,大力推进职教出海,建设“非洲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中巴国土资源学院”等20余个境外办学机构,服务企业抱团出海。

三、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1.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数量由105所增加到117所,江西飞行学院、江西职业技术大学等4所本科高校和江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11所高职院校获批设置,赣南医科大学、江西水利电力大学2所高校更名大学。

2.“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各3所,新增博士学位点42个,硕士学位点112个;新增普通本科专业点201个、高职本专科专业点591个。与“1269”行动计划紧密相关的新增博硕士学位授予点占比达74.4%,新增本科、高职高专专业点占比分别达72.6和77.3%。压减停撤本科专业点335个、高职专科专业点493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方向29个。

3.“十四五”期间,全省建设48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42个科技小院,选聘110名产业导师、94名产业教授。

4.“十四五”期间,全省遴选建设4家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57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先进铜产业学院入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实现服务我省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全覆盖。

5.全省高校第五轮学科评估B类及以上学科增加46.9%,“A+”学科实现“零”的突破。

6.ESI全球前1%学科数从19个增加到61个,南昌大学农业科学学科(以食品学科为主)进入ESI全球排名0.217‰。

7.全省布局建设5个省级学科交叉中心,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8.推进全省高校分类管理改革,遴选9所研究型建设高校、35所应用型建设高校,高校分类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四、合作赋能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1.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江西财经大学格里菲斯数智学院、南昌大学玛丽女王学院2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获教育部批准成立,全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100个,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新的突破。

2.积极推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十四五”期间共举办114次国际学术会议,与境外高校(机构)共建高水平国际联合实验室20个。

3.积极推动中外人文交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年5万”“3年1万,欧洲翻番”重大倡议,共有700余名美国、欧洲中小学校长、师生来赣交流访问。连续举办12届外国留学生汉语大赛。

4.积极推动赣港澳台教育交流。推动香港高中生公民科增加江西考察线路,共有13个批次超1500名香港高师生来赣交流。推进对台教育人文交流,共有300多名台湾师生来赣交流访问。

5.打造特色教育国际交流平台。连续举办2022-2025江西高校海外展,共组织60余所高校赴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匈牙利、德国开展教育宣传推介和交流访问。举办2024江西国际教育展、2025年教育国际交流大会,吸引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4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来赣交流。

6.加强“留学江西”品牌和能力建设。“十四五”期间,我省具备外国留学生招收资格高校从36所扩大至55所,累计吸引109个国家近3万名留学生来赣交流学习。开展留学生精品课程建设,遴选了首批12门省级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精品课程。

7.有序推进赣教出海。我省高校已在海外设立22个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其中包括2个中文工坊,5个天工学院,15个技能培训基地和海外教学中心。成立江西省“天工学院”联盟,首批遴选建设5家“天工学院”。举办“高教出海·产教融合”校企对接会,41家高校与21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8.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引培。连续举办6届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形成了江西会区办会经验,引进162名国外高水平专家学者,累计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344个硕士研究生和152个博士研究生。成功申报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通过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渠道,累计选派1290人出国访学、留学。连续三年实施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出国(境)研修项目,累计派出300余名职业院校教师赴海外研修。

五、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1.高校牵头或参与重组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1个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创新中心,南昌实验室、赣南实验室启动运行。

2.高校R&D经费突破60亿元,研发投入实现年均超20%增长。

3.高校累计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800余项,占全省总量的93.5%。

4.高校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数量并列全国地方高校第一。

5.高校累计获江西省科学技术奖432项,总占比达73.0%。

6.推动高校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建立“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7.实施高校科技服务“百博百企”“进园入企”等专项行动,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产学研协同机制。

8.高校科研经费连续增长,2021—2024年,高校纵向科研经费增长157%,横向科研经费增长130%,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翻两番。

9.南昌大学与江铜集团深度合作,共建江西首条千吨级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

10.江西师范大学陈芬儿院士团队的智能微纳连续流制造关键技术,推动医药化工迈向“掌上工厂”,实现系列超亿元成果转化。

11.江西理工大学聚焦铜基新材料技术攻坚,整合高价值“专利包”作价入股,助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12.南昌航空大学与企业联合研制的我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成功发射。

13.江西中医药大学建立全链条赋能、全流程协同、全方位跟进的转化服务体系,推动“温肺化纤颗粒”等多项成果实现千万元级转化应用。

六、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1.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搭建教师信用平台,建立师德负面清单,井冈山教师培训中心获批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

2.开展基础教育教师学历提升试点,创新实施基础教育师资硕士研究生培育计划,303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学习。

3.实施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3849名乡村教师提升学历至本科层次。

4.实施乡村教师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改革,21743名乡村中小学教师通过改革获得高一级职称。

5.建立省、市、县三级社会事务(活动)进校园“白名单”,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

6.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建立长期从教荣誉制度。

7.开展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模范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推选宣传全省“最美教师”和“最美高校辅导员”。

8.以我省乡村教师部分事迹改编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音乐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9.近年来,我省7名教师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5名教师获评全国最美教师。

10.“十四五”期间,全省共补充招聘中小学教师7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由63.81%提升至80.87%。

11.构建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的全员培训体系,省级财政每年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教师培训。

12.实施“关爱乡村教师健康行动”,累计为全省10万余名乡村教师提供免费体检服务。

13.实施中小学“三名”培育计划和“赣鄱名师名校长启航工程”,培养选拔省级中小学领军教师1万余名。

七、“铸魂育人、知行合一”大思政体系建设成效卓著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质量打造42期“思享荟”专题思政微课。

2.纵深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50个“一课多师”教学团队,建成300门“双师同堂”“师生同台”“专题+艺术”示范课。

3.创新实践育人,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形成百万师生行践赣鄱大地生动局面。

4.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建成23个一体化共同体。

5.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育人高地建设,成立全国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成300所大中小学红色基因传承校。

6.配齐建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强化工作保障,实现公办高校在编制内配备专职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

7.建成12个高校心理健康咨询示范中心,成立江西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心理工作体系基本形成,积极心态培育和危机防控成效明显。

8.支持立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5000余项,累计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700项。

9.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8项,在无教育部直属院校的13个省份中名列第一。

10.成立江西高校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江西国际传播高校联盟,增强江西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

八、“铸魂育人、知行合一”大思政体系建设成效卓著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质量打造42期“思享荟”专题思政微课。

2.纵深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50个“一课多师”教学团队,建成300门“双师同堂”“师生同台”“专题+艺术”示范课。

3.创新实践育人,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形成百万师生行践赣鄱大地生动局面。

4.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建成23个一体化共同体。

5.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育人高地建设,成立全国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成300所大中小学红色基因传承校。

6.配齐建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强化工作保障,实现公办高校在编制内配备专职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

7.建成12个高校心理健康咨询示范中心,成立江西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心理工作体系基本形成,积极心态培育和危机防控成效明显。

8.支持立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5000余项,累计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700项。

9.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8项,在无教育部直属院校的13个省份中名列第一。

10.成立江西高校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江西国际传播高校联盟,增强江西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

九、践行五育并举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1.成功举办2025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来自19个省区市及港澳地区42支队伍、800多名学生球员参赛,获教育部充分肯定。

2.成功举办首届“新长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足球赛,来自8个试点区的16支男女队伍、近700名学生参赛。

3.南昌二中夺得2024年全国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亚军,同年获得亚洲中学生U18锦标赛亚军,该校罗煦铖同学通过踢足球考上清华大学。

4.南昌大学学子李晨洋在2025年世界田径巡回赛撑竿跳高专项赛中,以5.85米的成绩刷新全国纪录。

5.江西省学生运动员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收获1金12银7铜共20枚奖牌,在多个项目上取得历史性突破。

6.在全省104个县区(含各类功能区)开展游泳教育试点,帮助75万余名小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增强身体素质。

7.持续开展全省大中小学体育竞赛系列活动,示范引领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发展,带动学校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8.举办2024年全国大学生陶艺作品展,共收到全国109所高校的1222件投稿作品,遴选出310件作品参展。邀请14所国际院校学生参展,共展出103件作品。

9.开展“青春唱响”全省大中小学合唱展演活动,共有324个作品参与省级评选,打造“班班有歌声、校校有活动、人人唱好歌、师生同参与”的美育品牌。

10.推动劳动教育走实走深,3个县区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遴选省级劳动教育试验区10个、劳动教育试验学校245所。

11.江西省代表队在2025年第十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创历史最佳,获综合团体总分二等奖(全国第三),战术基础等5项团体奖,6项个人一等奖,3人单项全营第一。

12.江西省锚定强军目标、紧扣国防需求,以育人为战、精准动员、政策赋能为抓手,推动毕业生征集质量与数量双提升,超额完成任务,2024年获评全国征兵先进单位。